banner
党建群团
百年党史 伟大精神之五——红岩精神
出处:安宁医院 2021-04-20
浏览量:14728



   简介

   红岩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特别是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是在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负责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领导中共国统区组织期间倡导和培育起来的。这种革命精神因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重庆红岩而得名。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精神内涵

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精神解析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等。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华。

红岩精神的实践来源

   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之中。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

红岩精神的内涵

   (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等人冷静地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我要坚持到最后"。他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转告毛主席,我们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到底!"
   (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当时来讲,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
   (三)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南方局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党的同志要设法深入社会,独立工作,埋头苦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
   (四)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央领导谈红岩精神

   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江泽民同志2002年5月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胡锦涛同志2002年10月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狱中八条"

   重庆解放前3天,国民党开始残酷屠杀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内的共产党员,这批共产党员在临刑前,集体讨论了一份《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份报告最后部分是给党组织的意见,我们将它称为"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